幼兒認知發展階段(二):「物體恆存」與「分離焦慮」的關係,陪寶寶玩的「物體恆存遊戲」!

by 剛剛好媽媽
寶寶拿起積木嘟嘴

相信不少媽媽,都有過類似的經驗,在寶寶分離焦慮嚴重時,只要寶寶一沒看到媽媽,就會放聲大哭,無奈的媽媽,生活可說是毫無隱私,甚至必須開門讓寶寶看媽媽洗澡或上廁所。

在上一篇文章:「幼兒認知發展階段(一):0~2歲的寶寶怎麼學習?」裡提到,皮亞傑認為剛出生的嬰兒,不具備「表徵性思考」的能力,因此「只要物體不在眼前,他們就不會記得」

延伸閱讀:幼兒認知發展階段(一):0~2歲的寶寶怎麼學習?

隨著寶寶長大,他們也會逐漸發展出「物體恆存」的概念,皮亞傑認為,這是寶寶發展出表徵性思考的重要證據。與此同時,因為在6-18個月的寶寶「物體恆存」概念發展尚不成熟,寶寶無法確定媽媽離開後是否會回來,因此「分離焦慮」的狀況會特別嚴重

今天這篇文章,就來跟大家分享「物體恆存」與「分離焦慮」的關係,以及在家裡可以和寶寶玩哪些遊戲,幫助寶寶加快「物體恆存」概念的發展!

「物體恆存」年齡發展

0-4個月(完全沒概念)

這個階段的寶寶,尚不具備「物體恆存」的概念,只要「沒看到=不存在」

在這個階段,假如一個人或物品,離開寶寶的視線後,寶寶可能會一直盯著那個人或物品最後出現的地方,但並不會試著去尋找他們。

4-8個月(開始會尋找)

這個階段的寶寶,當物體不見時,開始會感到疑惑及好奇,並積極地去尋找消失的物品

但此時他們的「物體恆存」概念,發展並不成熟,他們只會在「仍看得見物體的某個部分」(例如:用毛巾蓋住一半的玩具)的情況下尋找,如果完全看不到物品(例如:物品完全被毛巾蓋住),寶寶就會表現得像是那個物品不存在一樣。

8-12個月(可找到完全藏起的物品)

此時的寶寶開始有「物體恆存」的概念,即使一個東西被完全蓋住或藏起,他們也能輕鬆找到。但是,雖然寶寶有了「物體恆存」的概念,卻同時存在一個特別的現象,皮亞傑稱為「可見的移動問題(visible displacement problem)」。

皮亞傑發現:如果在寶寶面前,將玩具藏在A處,寶寶能馬上找到;但一旦寶寶有過成功在此處找到玩具的經驗後,他會一直在同個地方尋找玩具,即使讓寶寶看到「玩具已從A處被換到B處」,寶寶仍會回到A處尋玩具

皮亞傑認為會有這樣的現象,是因為寶寶還跟不上,一連串位置移動的過程。

12-18個月(可找到被移動的物品)

此時的寶寶,會逐漸發展出解決「可見的移動問題」的能力,只要他們能看到「被移動的過程」,便能找到物品;但如果沒看到移動過程的話,寶寶便無法找到物品。

如果在寶寶面前,將物體藏於A處,再偷偷將它移動到別處,寶寶只會在A處尋找物品,而不會嘗試到別處尋找物品,皮亞傑稱此現象為「不可見的移動問題(invisible displacement problem)」

18-24個月(物體恆存發展成熟)

在接近24個月大左右時,「物體恆存」的能力完全發展成熟,寶寶終於能解決「不可見的移動問題」,即使未曾目睹物品位置改變的過程,也能嘗試在物品可能出現的地放尋找。

「分離焦慮」與「物體恆存」的關係

媽啊~你去哪了?

從上面「物體恆存發展年齡」的介紹中,我們可以發現:物體恆存的概念,大約在4-6個月時開始產生,但一直得等到2歲左右,才算完全發展完成

通常在5-6個月時,父母會注意到,寶寶開始產生分離焦慮,到了7-8個月時,分離焦慮的行為變得更加明顯。當母親離開時,寶寶無法確信母親仍然存在,因此會感到焦慮害怕。

9-10個月的寶寶,開始具備移動的能力(爬行),當媽媽離開時,會嘗試主動尋找媽媽。如果此時,媽媽沒有出聲引導,即使寶寶看到媽媽走進臥房,還是可能跑去廁所找媽媽(因為他上次就是在那裡找到媽媽的),因為寶寶尚無法理解「可見的移動問題」。

分離焦慮的狀況,大概會在12-18個月時達到最高峰。雖然一歲後的寶寶,已能理解物體可能存在於不同的地方,但除非他們「能看見物品移動的過程」,不然他們也無法找到物品。

不過還好,隨著孩子物體恆存的概念發展,以及依附關係所帶來的安全感,大部分的孩子在2-3歲時,都能相信「照顧者短暫離開後仍會回來」,因此分離焦慮的狀況,就會慢慢減少

延伸閱讀:寶寶安全感 (ㄧ):淺談嬰幼兒依附關係發展

陪寶寶玩「物體恆存遊戲」

大約在寶寶六個月大時,父母便能開始和寶寶玩這類「物體恆存概念」的遊戲,幫助寶寶加快建立「物體恆存」的概念。

  • 掀手帕、找玩具

拿一條手帕,在寶寶面前蓋著玩具,看他會不會掀開手帕?之後再拿出另一條手帕,將玩具放到兩條手帕的其中一條之下,看寶寶是否能找到玩具?如果沒手帕,也能直接將物品握在掌心,伸出兩個拳頭讓寶寶猜。

在寶寶猜選的過程中,可以加入答對或答錯的聲音效果,讓寶寶覺得更有趣!

如果寶寶猜錯了,也不用太擔心,因為此時期「物體恆存」的能力,還沒完全成熟,答錯也是很正常的!

  • 遮遮臉、躲貓貓

爸媽可以用手遮住臉,假裝自己不見了,然後再移開手跟寶寶笑,通常這個年紀的寶寶,都會非常喜歡這個遊戲,對你回以燦笑!

除了用手遮住臉外,也可以躲在門後、桌子後等地方,和寶寶玩躲貓貓~

  • 收進去、拿出來

爸媽可以在寶寶面前,將物品收進包包或袋子裡,做出假裝東西不見的表情,然後再將物品拿出來,讓寶寶看到!別忘了配上驚喜的聲音效果喔~

能和大人玩「躲貓貓」遊戲的2歲孩子,象徵「物體恆常」概念完全發展成熟
延伸閱讀:0-12m寶寶發展里程碑:評估重點+遊戲引導指引

總結

面對分離焦慮嚴重,一刻也不願意與媽媽分開的寶寶,常常令許多媽媽,非常辛苦。不過如果換個角度,從寶寶的角度來看世界,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他們「不願意與媽媽分開」了

假如你和寶寶一樣,無法確定你心愛的人(甚至是會影響你生存,至關重要的人),是否會一直在你身邊,他離開了你還不一定能找得到他(因為物體恆存概念,發展尚不成熟),最好的策略不就是「一直黏在他身邊」嗎?

理解「物體恆存」發展的知識,雖然無法解決分離焦慮的問題,但能幫助我們,從更貼近寶寶的視角,去理解寶寶的行為,也能讓自己在面對,完全不讓你有獨處時間的寶寶,有更多的諒解。

分離焦慮,這段「短暫、甜蜜、辛苦」的時光,很快就會過去了~或許之後某天,看著孩子變成屁孩青少年時,還會很懷念這段期間呢!

說起來有點變態,但我個人是滿享受,寶寶陪我上廁所的日子啦!哈哈哈!等她變成屁孩青少年,跟我頂嘴時,至少我還能嘴她:「你以前也是很喜歡跑進廁所,聞媽媽大便味的!」

延伸閱讀:寶寶學走路 (ㄧ):寶寶一歲多還不會走路,發展遲緩了嗎?4種幫助寶寶學走路的方法!

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,覺得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,可以追蹤我的臉書粉專,這樣有新文章的時候臉書就會通知你喔!

You may also like